文章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身处一二线城市打拼的人们,无论坐在高楼的格子间,还是穿梭在各大工厂,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为省钱而租住在月租400元的城中村。想家的时候,打开网购清单,除了金额之外,最显眼的就是定期寄往另一座城市的异地订单。
每个人的网购清单都是生活的写照。靠着城市之间流动的订单,人们远程照顾着留守在家里的父母和孩子,填补不能陪在身边的遗憾。繁华都市中的他们,就像是藏在大城市中的“下沉市场”,为远在他乡的家人网购,过着双城“寄”的生活。
京东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异地订单量同比增长10%,一线城市发出的异地订单占比更是超过50%,二线城市的占比则高达85%。自从快递下乡之后,网购逐渐变成城与城、家与家之间联系的桥梁。城际之间频繁穿梭的包裹,承载着对家人的关爱,更是家人之间重要的沟通方式。
城中村的消费潜力
每天早上8点睁开眼,开羊汤馆的张红就陷入忙碌之中。七年来,日复一日地熬煮高汤、和面、洗菜,就等着那些跑出租的河南老乡交接班后,回到这座城中村。张红所在的广州棠下村又被称为“河南村”。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居住着约万名的士司机。人群高度聚集后,这里的繁忙也自成一派,胡辣汤店、烩面馆等各式餐饮,也随着河南籍的士司机们扎堆而生。
唯一与中心城区相似的繁忙,大概就是在不到三米宽的街道内进进出出的快递车。早起干活,晚上回到家快12点,到数公里外的超市购物是件奢侈的事情。于是,张红一家迷上了网购,连店内帮工的53岁的杨阿姨也跟着学会了,“每天都收快递,有时候被客人调侃我们是快递店。“
城中村内不少人同张红一样,平时靠网购解决生活。负责棠下的京东快递员小朱告诉南都记者,他运送的快递包裹平均起来每天都超百件,与小县城城区一个快递员的派件量相差无几。
除了日常自家的消费,张红还有较大一部分网购是在京东下单后直接寄往农村老家。“一年才回去一次,大儿子和爸妈还在家,再不买点东西回去,心里亏欠。”一旁的杨阿姨也点头表示,“快递能直接送到我们村,多方便。”
逢年过节更少不了。
京东数据显示,今年月饼的异地订单是去年2.07倍,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中小城市、县域、农村收到的异地订单最多。
网购远程养娃
曾小平居住在广州荔湾区知名的城中村坦尾,这里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此生活十多年的曾小平可以说是不少人的生活路径,孩子一岁后送回老家,夫妻两人打工赚钱,租住10平方左右的房子,月租400元左右,一年仅回一次老家。
曾小平和工友们不约而同选择网购养娃,这也是他们表达关爱的主要方式,除了方便,更能节省邮费。
过去六年,曾小平在京东商城几乎每月都会为老家儿女买生活用品,大到空调、风扇,小到女孩子用的卫生棉、换季的暖宝宝、鞋子、睡衣等,考虑周全。
她与老公还有明确分工,一人买衣物,另一人负责买零食。每隔一段时间,估摸着牛奶差不多喝完后,老公就会直接下单。“女儿14岁,儿子今年10岁,正在长身体,不能少了营养。”
生活用品是人们网购的主要品类。据京东数据显示,北京、上海、东莞的人最顾家,异地订单量排名前三,多为家人选购食品、生活用品、电脑、内衣、家用电器等。从收货地址来看,订单主要寄往石家庄、保定、廊坊、南宁、惠州等四至六线的城市。
曾小平说,孩子青春期到来后,老人可能无力顾及,尤其是女孩子。在为孩子挑选所需物品时,她会有意地对比评论和不同品牌,筛选价格适中的产品,日用品以大牌为主,鞋子、衣服、零食则选国货品牌。
用网购代替交流
既是资深留守儿童,又是广州白领一族的小岳平时也习惯为家人网购。但她的理由似乎更能戳中不少人:母女之间无话说,买些衣物可以让妈妈感受幸福。
去年刚过30岁的她,与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分手后,本就较少交流的母女关系变得更为紧张。“网购算是我跟家人联系的桥梁,这几年更明显。”小岳记得,妈妈长期外出打工,她则由奶奶带大,缺乏沟通与交流。
多年来,对于亲子关系,母女俩似乎都无从下手,几个月不打一次电话是常态。偶尔与妈妈通电话也无话可说,每年在网上买些东西寄回老家,反倒成了母女间相对高效的沟通方式。
小岳常对朋友感叹,成年人的生活不仅不容易,还要找到适当的方式与家人沟通。大学毕业后到南方工作多年,最后停留在广州。与舅妈、姨妈等亲人见面不多,但她们都会提前为小岳准备好带回城的腊肉、干菜等特产。
“每年换季时,为她们买些衣服,花不了多少钱,她们也挺开心。”作为重度网购用户,小岳简单统计了下京东的订单,她每年大概花费一万多元为家人、亲戚网购衣物、玩具等,占总花费的约四分之一。
家人也不排斥网购。老家位于常德山村内,去县城要40分钟车程,取快递要走到隔壁村的小卖部。看似普通的生活用品如抹布、水瓢等,并不方便购买。“我爸自己摸索着学会了用京东。”接受南都采访时,小岳研究了自己的京东账单,虽说为家人网购已是多年的惯例,但也逐渐成为一种交流。
亲戚来往全靠网购
同样在广州工作的梅梅,这几年也变成了外婆的专职“代购”。小学之前,她一直跟着外婆在江门的乡下生活。那时,只要喊一声,全村的小伙伴都会出门,疯跑于乡野,开心又自由。“外婆总护着我,比呆在城市的童年美多了。”
外婆所住的卢边庙前新村购物不方便,距离超市远,人们习惯开车到一个小时车程的市区。老人家经不起远程折腾,就求助于梅梅,在京东上面选购线下超市买不到的加应子、阿胶枣等蜜饯果脯。
过去,逢年过节,梅梅都会拖着行李箱到超市采购一批零食、生活用品等,带回老家。近两年,每隔一段时间,梅梅会按照妈妈给的清单,为外婆网购零食。购买次数多了之后,梅梅也教会了妈妈、家婆用京东购物,老人家不仅学得快,买买买也上瘾,收快递的次数也超过她。
“我家婆已经开始在京东上买生鲜,比如虾和水果。”梅梅提起,家婆最初只在网上买些米、油、洗衣液等较重的生活用品,因为快递可直接送上门,省去了搬运。慢慢地,她开始网购清明祭祖用品、中秋送礼水果等,甚至包揽了一大家族的节日采购。
家门口的华润万家因租约到期搬走后,梅梅的家婆除了一日三餐所需的新鲜蔬菜、肉等,其余都依靠网购。“每次到家之后,总能在厨房看到不少京东送来的快递,比我还能买。”
“老人们学会之后,亲戚之间的来往全靠网购。”梅梅说,当初真没想到,过去只喜欢逛超市的两位老人,如今将生活重心转移至线上,亲戚们之间走动前,礼品已寄送至对方家。
梅梅的妈妈也成为了“代购”。邻居中较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会找她上网买煲汤材料、小孩子的玩具、衣服等,成为社交生活的一部分。
帮父母摆脱保健品骗局
异地订单的下单用户中,作为当下消费支柱的90后也是主力。京东平台数据显示,异地订单中,一二线城市的下单用户年龄集中在26-35岁,占比达44.28%。16-25岁的95后占比达20%,新入职场的他们无疑是未来的消费主力。
从事IT行业的95后男生唐新正是其中之一。因熟悉电脑而在亲戚中有颇高的知名度。除了修电脑,亲戚们还会找在深圳工作的他网购。
定期为奶奶买水果、按照妈妈的吩咐购置热水器、抽油烟机、花洒等,老家新房装修所需的物品均由他在网上采购。最近,开养鸡场的舅舅也来“下单”,由于灰尘大,托他帮忙买些口罩。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每月的京东商城账单远高于同龄人。每个季度,除了偶尔受亲戚之托,购买的东西也很固定,多是牙膏、毛巾、洗衣液等生活用品。
唐新告诉南都记者,平时自己下班到家后已晚上十点,并没太多时间同爸妈交流,但他担心爸妈贪便宜买到假货,尤其是保健品和日用品。所以他会提前搜索挑选标准、看用户评论。
京东的数据也可看出,90、95后为家人购买的品类不只局限于食品,倾向于买衣服、面部护肤、饮料冲调、进口食品、洗护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