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京东云开发者社区
登录
首页
博文
课程
大赛
工具
用户中心
开源
首页
博文
课程
大赛
工具
开源
更多
用户中心
开发者社区
>
博文
>
使用 Taro 开发鸿蒙原生应用 —— 探秘适配鸿蒙 ArkTS 的工作原理
分享
打开微信扫码分享
点击前往QQ分享
点击前往微博分享
点击复制链接
使用 Taro 开发鸿蒙原生应用 —— 探秘适配鸿蒙 ArkTS 的工作原理
jd_55f090e007cc4
2023-12-18
IP归属:北京
6800浏览
## 背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华为即将发布的鸿蒙操作系统[纯血版本——鸿蒙 Next](http://xingyun.jd.com/shendeng/article/detail/25361?shareId=3954&isHideShareButton=1&jdme_router=jdme%3A%2F%2Fweb%2F202206081297%3Furl%3Dhttp%3A%2F%2Fsd.jd.com%2Farticle%2F25361%3FshareId%3D3954%26isHideShareButton%3D1),以及各个互联网厂商开展鸿蒙应用开发的消息。其中,Taro作为一个重要的前端开发框架,也积极适配鸿蒙的新一代语言框架 —— ArkTS。 本文将深入探讨 Taro 适配鸿蒙 ArkTS 框架的工作原理,接下来我们先一同看看适配的整体思路。 ## 整体思路 在适配 ArkTS 的整体思路上面,和适配小程序类似的,我们优先采用了**偏运行时的适配方案**,在运行时将 Taro 虚拟 DOM 树映射到对应的 ArkTS UI 组件。 ### 选择偏运行时方案的原因 #### 1. 前端框架 React/Vue 的 DSL 范式和 ArkTS 的 UI 范式差异较大 以 React 为例,我们在 React 和 ArkTS 两边都简单渲染一个 `Button` 组件,并给这个组件赋予一些简单的样式属性: ![React VS ArkTS](https://img14.360buyimg.com/img/jfs/t1/223717/40/38895/52253/656fe691Fe6b57bf2/8e6f082c0bb26559.png) 可以看到单纯是一个简单的 `Button` 组件例子,两边的代码结构其实就已经有较大的差异,更不用说在实际的项目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循环体和表达式,如果将这些代码放在编译时去进行解析和转换,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遗漏,并且也无法保证转换后代码的可读性。 其实这也是 **Taro 1/2 升级到 Taro 3 的一个缩影**,偏运行时的适配方案,一方面可以带来更好的用户开发体验,不去限制开发者的语法规范。另一方面能兼容更多的 Web 生态,支持绝大多数已有的开源工具和依赖的运行。 #### 2. 偏运行时的适配方案可以继承部分小程序运行时和编译时逻辑 另外一个选择偏运行时的适配方案的原因是,目前 Taro 适配小程序所走的就是偏运行时的路线,因此适配鸿蒙 ArkTS 如果也选择偏运行时的方案,在前置的一些编译时环节和运行时环节两者是非常相似的,甚至鸿蒙 ArkTS 的适配可以**复用部分小程序的逻辑。** ![复用模块图](https://img14.360buyimg.com/img/jfs/t1/228836/35/6852/37511/657179f2Fb6c1af53/0240bffaf464fe28.png) 这种复用会带来两个明显的好处: 1. 减少了适配鸿蒙 ArkTS 的工作量,可以更早地将 Taro 适配鸿蒙 ArkTS 这个功能上线,给开发者体验和使用。 2. 后续针对小程序的一些性能优化或者功能补齐,可以同步地或者以最小的代价同步到鸿蒙端,反之亦然。 ### 偏运行时方案的设计思路 偏运行时的思路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模拟实现浏览器环境,让 React、Vue、Web 生态库在鸿蒙环境下直接运行** ![原理图](https://img14.360buyimg.com/img/jfs/t1/103172/22/36133/166586/65606352Fd96bff74/aacc6219adad4dcb.png) #### 1. 在鸿蒙环境下模拟一套浏览器的 BOM 和 DOM 需要支持使用 React、Vue 等前端框架来开发鸿蒙应用,首先我们需要**模拟一套浏览器的 BOM 和 DOM**, BOM 是指一些 windows、history、document 等浏览器自带的全局对象,DOM 则是指浏览器提供的一些文档节点对象模型,比如 div、img、button 等。 我们需要模拟一套能在鸿蒙环境下可以运行的 BOM 和 DOM,来给到前端框架层去使用,使的这些依赖浏览器环境的 Taro 代码可以跑在鸿蒙 app 上。 ```js class TaroElement extends TaroNode { public _attrs: Record<string, string> = {} private _innerHTML: string = '' public readonly tagName: string constructor (tagName: string) { super() this.tagName = tagName } public set id (value: string) {} public get id (): string {} public set className (value: string) {} public get className (): string {} public get classList (): ClassList {} public get attributes (): NamedNodeMap {} public get children (): TaroElement[] {} public setAttribute (name: string, value: string): void {} public getAttribute (name: string): string | null {} public removeAttribute (name: string): void {} } ``` #### 2. 通过 Reconciler 接入这些 BOM、DOM 和小程序类似的,通过定义一个**自定义的 hostconfig**,将一些和端侧相关的节点操作逻辑和框架层的核心逻辑分离。 以 React 框架开发鸿蒙应用为例,我们将 React 一些关键的增删改查宿主环境节点的操作抽离成了一份 [hostconfig](https://github.com/NervJS/taro/blob/next/packages/taro-react/src/reconciler.ts),这份 hostconfig 里的逻辑与我们构建的虚拟 BOM、DOM 相绑定。 绑定成功后,React 项目代码对目标节点的增删改查的结果就会直接反应到我们创建的 Taro 虚拟 BOM、DOM 中了。 ![hostconfig](https://img20.360buyimg.com/img/jfs/t1/225054/8/5947/63197/65717b72F85a7e4ed/a14da68fa9899f43.png) #### 3. 实现虚拟 BOM、DOM 到 ArkTS 的桥阶层 目前为止,在执行完前端框架层代码后,我们便能得到一颗由这些虚拟的 DOM 组成的一颗虚拟 DOM 树。 ##### (1) 页面渲染 之后我们会将这颗 DOM 树传递给鸿蒙应用的页面入口,绑定在其成员属性 node 上,触发渲染,然后 ArkTS 就会根据这颗 node 树**进行一次递归的渲染调用**,生成对应的原生组件,从而渲染出具体的页面。 ```js import { TaroElement } from "../../npm/@tarojs/runtime" import { createNode } from "../../npm/@tarojs/components/render" @Entry @Component struct Index { @State node: TaroElement = new TaroElement("Block") build() { createNode(this.node) } } ``` 这里的 `struct` 是类似前端的 `Class` 的概念,而 `@Component` 表示当前这个 `struct` 是一个自定义组件,它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 `build` 方法来构建自身的 UI,最后 `@Entry` 表示当前这个自定义组件是一个页面入口组件,所有的页面的第一个组件都应该以 `@Entry` 所在的组件为开始。 ##### (2) 页面更新 首次的渲染流程相信大概已经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了,那 Taro 是如果实现应用页面节点的更新机制的呢? 在首次渲染时,我们会在 ArkTS UI 组件中绑定对应的事件: ```js @Component export default struct TaroVideoArkComponent { @ObjectLink node: TaroVideoElement build() { Video(this.getVideoData(this.node)) .onClick((e: ClickEvent) => eventHandler(e, 'click', this.node)) .props(this.getVideoProps()) .attrs(getNormalAttributes(this.node)) } } ``` 比如上述的 Video 组件会通过 `.onClick` 声明式地绑定上点击事件,在用户点击应用页面中的这个 Video 组件时,会触发这个事件的回调,从而触发 `eventHandler` 的调用,`eventHandler` 会拿到 Taro 虚拟 DOM 中收集到的事件监听回调,并执行这些回调。 而事件的监听是在前端框架层进行的,以 React 为例,React 会在 Reconciler 的 `commitUpdate` 钩子解析用户绑定的诸如 `onClick` 等事件,然后通过节点的 `addEventListener` 进行事件的监听。 回到 `eventHandler`,当 `eventHandler` 执行了事件的回调后,有可能会导致前端框架层数据状态的更新,进而导致框架调用一些修改 DOM 树节点和 DOM node 属性的逻辑,这些 DOM 由于是 Taro 自身模拟的,[在创建时都会绑定上 Observed 装饰器,这个装饰器会配合 @objectLink 装饰器来使用](https://developer.harmonyos.com/cn/docs/documentation/doc-guides-V3/arkts-observed-and-objectlink-0000001473697338-V3),去**监听 Taro DOM Node 上属性的变化**,并触发所在组件更新方法的调用,从而达到更新的目的。 ```js // TaroVideoElement @Observed class TaroVideoElement extends TaroElement { constructor() { super('Video') } async play() { try { this._instance.controller.start() return Promise.resolve() } catch (e) { return Promise.reject(e) } } // ... } // TaroVideoArkComponent @Component export default struct TaroVideoArkComponent { @ObjectLink node: TaroVideoElement build() { Video(this.getVideoData(this.node)) .defaultEvent() .props(this.getVideoProps()) .attrs(getNormalAttributes(this.node)) } } ``` ##### (3) 整体数据结构转换流程 整体的数据结构转换流程就像下图所示,会经历三个阶段: - 首先经过前端框架层代码的处理,如在 React 中,原始数据会被 React 处理成一棵 Fiber 节点树。 - 其次在 Reconciler 的作用下,框架层中的数据会转换成 Taro 创建的虚拟 DOM 节点。 - 最后,这些节点经过鸿蒙中的 UI 构建函数 `createNode` 的递归调用,会变成各种各样对应的 ArkTS UI 组件。 ![原理图](https://img14.360buyimg.com/img/jfs/t1/236593/13/4023/141407/6560835eFead86b40/c19b31544ab9d37c.png) ### 4. 使用 ArkTS 实现 Taro 组件和 API 标准里包含的内容 到目前为止,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利用 Taro 将前端框架层的代码转换成 ArkUI 代码了,那么接下来在运行时我们还需要处理两个问题: 1. 前端框架层使用的**组件**在 ArkTS 中需要有对应的实现。 从上面的流程可以看出,每种类型的 React HostComponent 组件,到最后都需要对应一种类型的 TaroElement 以及一种类型的 ArkComponent,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 TaroElement 和 ArkComponent 都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实现. 2. 前端框架层使用的 **API** 在 ArkTS 中也需要有对应的实现。 除了组件外,API 也需要遵循 Taro 目前的标准,利用鸿蒙环境提供的 API,去模拟和实现一套 Taro 标准的 API,并将这些 API 绑定在 Taro 的全局对象上导出供用户使用。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总得来说就是使用鸿蒙 ArkTS 提供的原生 API 和组件去模拟实现一套与前端框架层对应的 API 和组件,具体的实现涉及到了复杂的代码细节,在文章就不多叙述了,想深究的朋友可以在源码仓库自行阅读和了解。 ### 5. 实现鸿蒙平台的工程化逻辑 #### (1) 实现鸿蒙端平台插件 在 Taro 中,每个端的适配都有一个对应的平台,如微信小程序平台对应 `@tarojs/plugin-platform-weapp` 插件,京东小程序平台对应 `@tarojs/plugin-platform-jd` 插件,因此 Taro 在适配鸿蒙 ArkTS 时,也会构建新的平台插件 `@tarojs/plugin-platform-harmony`,用户在使用 Taro 开发鸿蒙应用时,只需要引入这个插件,执行对应的打包命令即可。 每个端都可以对编译时和运行时逻辑做对应平台的处理,而每个端平台插件要处理的事情是类似的,以小程序端平台为例: ![端平台](https://storage.360buyimg.com/cjj-pub-images/platform-plugin-construct.png) 1. 调整编译时配置,启动编译流程,加载对应的 runner。 2. 在运行时添加或修改生命周期、组件名、组件属性和 API 实现。 3. 定制化修改小程序编译模板。 在鸿蒙端平台中,由于组件和 API 都是通过原生重新实现的,因此会在编译时直接**将实现的组件和 API 全部注入到输出目录中**,而不是像小程序端平台插件一样,去在运行时修改组件和 API,因此在鸿蒙端平台插件中,主要做了以下两件事情: 1. 调整编译时配置,启动编译流程,加载对应的 runner。 2. 存放已实现的组件和 API,等待编译时的获取和注入。 ![鸿蒙端平台插件](https://img10.360buyimg.com/img/jfs/t1/109515/34/36128/122162/657176f9F1858dd16/3cd6b783f7eeb685.png) #### (2) 实现鸿蒙编译打包功能 上面提到,鸿蒙端平台插件会触发鸿蒙的编译打包流程,在该流程中,Taro 会使用 Vite(目前暂时只支持 Vite)来对项目代码进行打包,最后会输出一份可执行的鸿蒙工程源代码到鸿蒙工程目录中。 这里的打包逻辑主要分为以下五块: - a. 半编译处理 判断用户是否在 JSX 文件中开启 `compileMode` 模式,如果开启了,则解析 JSX 模板,生成对应的 ETS 模板,优化运行时性能。 由于我们的方案在运行时环节会**初始化很多的自定义组件实例**,因此我们这个方案的主要耗时都消耗在了这个实例化逻辑上面,因此我们在编译时会通过类似[小程序半编译方案](https://github.com/NervJS/taro-rfcs/blob/feat/compile-mode/rfcs/0000-compile-mode.md)的方式,将一些可以提前分析的代码节点生成对应的模板文件,从而减少最后页面渲染时实例化自定义组件的数量。 - b. 解析 TypeScript、JavaScript 等文件 我们需要利用打包工具,将用户所写的 JSX 通过 babel、swc 等工具转译成 ArkTS 可以读懂的 TypeScript/JavaScript 语言,并分析这些文件引入的依赖,根据用户配置或者 Taro 默认的规则生成对应的 chunk。 - c. 样式解析处理 ArkTS 不支持 CSS 文件,因此我们还需要利用打包工具对样式文件进行处理,我们会在编译时分析出所有引用了 CSS 文件的 JSX 和 TSX 代码。 然后我们会[利用 Rust 开发一个解析 React 组件与对应的 CSS 文件的工具](https://github.com/NervJS/parse-css-to-stylesheet),为每一个 React 节点计算样式最终样式,应用于 React Native、鸿蒙等不支持 CSS 写法的场景(目前仅支持类名选择器)。 最后我们会将这些引用了 CSS 文件的代码交给这个样式解析工具,工具会将这些样式以 Style 属性的方式写在这些 JSX 节点上面,返回最终处理后的 JSX 和 TSX 代码给后续的编译操作。 ![样式解析](https://img30.360buyimg.com/img/jfs/t1/233357/29/6669/134346/65717f84Fe36cdceb/e0a525a717d78981.png) - d. 根据 `app.config.js` 生成 app 和各个页面的 ets 入口文件 我们会根据用户的 `app.config.js` 配置生成对应的 ets 文件,会生成一个 `app.ets` 作为 [UIAbility 组件](https://developer.harmonyos.com/cn/docs/documentation/doc-guides-V3/uiability-overview-0000001477980929-V3),UIAbility 组件在 ArkTS 中是系统调度的基本单元,为应用提供绘制界面的窗口。另外,还会根据配置中对页面的配置生成一个或者多个页面 ets 文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配置了 tabbar,所有的 tabbar 页面都会被合并成一个 `taro_tabbar.ets` 文件。 - e. 注入胶水代码、运行时组件和 API 这里的胶水代码指的是 React 和 ArkTS 页面的连接代码,和小程序类似的,我们会生成两个对象 app 和 page,app 对象会在 `app.ets` 中进行初始化,用于接下来控制页面的注入和卸载;page 对象会在对应页面的 ets 文件中进行初始化,用于加载对应的 React 页面组件,并在合适的时候触发其各个生命周期。 关于半编译模式和样式解析的具体实现,由于涉及的逻辑较为复杂,在本篇文章中就不多赘述,我们会在接下来的**鸿蒙系列文章**中分别抽出一篇来进行介绍,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耐心等候后续系列文章的发出。 ## 使用案例 目前在 Taro 项目中只支持使用 React 来进行 Harmony 项目的开发,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 ```jsx import Taro from '@tarojs/taro' import { View, Text, Image } from '@tarojs/components' import { IMG } from './constant' import './index.scss'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Index() { return ( <View className='index'> {/* 开启半编译模式 */} <View compileMode> <Text className='index-world' onClick={() => Taro.setBackgroundColor({ backgroundColor: 'red' })} > Hello,World </Text> <Image src={IMG} className='index-img' /> </View> </View> ) } ``` 另外,我们也简单仿写了一个跨端的电商 demo,可以看到 Taro 在 H5 端、小程序端还有鸿蒙端在转换后的应用和**页面效果基本一致。** 并且在渲染 1000 个节点的情况下,Taro 转鸿蒙 APP 的渲染耗时比原生**多 300ms 左右**,而且这个性能差距在后续会通过**动态属性**和**节点映射优化**再次大幅度地缩减,预计会缩减到 **100ms-200ms** 左右。 ![对比图](https://img10.360buyimg.com/img/jfs/t1/94848/32/43170/321672/6572bdeeF1a131e17/6cf15704ad8bdab5.png) ## 使用限制 当下,虽然Taro 适配鸿蒙 ArkTS 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在适配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暂时无法解决或者计划后续解决的遗留问题。 ### 样式解析存在一定的限制 由于在 ArkTS 中,会使用声明式 UI 来对 UI 的样式进行描述,因此不存在 sass 和 css 等样式文件,因此 Taro 在适配鸿蒙 ArkTS 时,会在编译时去解析这些样式文件。并将这些样式以内联的方式写入到组件的 TS/JS 代码中。 正常的样式基于 W3C 规范,存在着**类名级联**和**样式继承**的行为,由于开发者在代码中的写法各异,Taro 没有办法在编译时获取准确的节点结构以及节点类名信息,因此无法支持这两种行为。 另外,由于样式的解析是基于组件文件的纬度的,因此样式文件只能应用于被其引用的组件文件中,而**不能跨文件应用**,并且样式文件也**只支持类选择器**。 ### 组件和 API 存在使用限制 由于鸿蒙平台和小程序平台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一些小程序的组件和 API 规范,在鸿蒙平台会没有办法重新实现,如与登录和账号信息相关的 API 以及 live-player 等和直播相关的组件。 ## 总结与展望 本文深入分析了 Taro 框架如何适配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下的新一代语言框架 ArkTS,突出运行时的适配策略,以便减少编译时的转换错误和遗漏,优化开发者体验。详细讲解了 Taro 通过模拟浏览器环境中的 BOM 和 DOM,使 React 等前端框架能在鸿蒙应用上运行,通过 Taro 构建的虚拟 DOM 与 ArkTS 组件进行桥接,并利用在工程化中添加了半编译模式和样式解析的能力。 ### 后续规划 #### 支持动态化功能 目前 Taro 开发出来的鸿蒙应用只能随着 Native 包的发布而一起发布,暂时不支持像 RN 那样,支持在运行 Native 的时候拉下 RN 的包,因此目前来说,Taro 这边也是**将动态化这个功能划为后续迭代的一个重点目标之一。** #### 支持原生混合编译 在使用 Taro 开发小程序的项目中,除了基本的编译打包功能,被使用得最多的就是原生混合功能,它允许开发者把 Taro 项目打包成原生页面和组件供原生工程混用。 在适配鸿蒙的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很多业界的小伙伴的建议,希望能在鸿蒙环境里使用这个功能,因此 Taro 团队后续也会把该需求放在较高的优先级,争取在下次迭代中添加上此功能。 ### 写在最后 后续 Taro 团队也会持续地维护这套适配方案,聆听社区的反馈,不断地提升应用性能和完善开发者的开发体验,真正做到一套代码,多端运行的无缝体验。
上一篇:java浅拷贝BeanUtils.copyProperties引发的RPC异常
下一篇:使用 GPT4V+AI Agent 做自动 UI 测试的探索
jd_55f090e007cc4
文章数
2
阅读量
170
作者其他文章
01
使用 Taro 开发鸿蒙原生应用 —— 探秘适配鸿蒙 ArkTS 的工作原理
背景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华为即将发布的鸿蒙操作系统纯血版本——鸿蒙 Next,以及各个互联网厂商开展鸿蒙应用开发的消息。其中,Taro作为一个重要的前端开发框架,也积极适配鸿蒙的新一代语言框架 —— ArkTS。本文将深入探讨 Taro 适配鸿蒙 ArkTS 框架的工作原理,接下来我们先一同看看适配的整体思路。整体思路在适配 ArkTS 的整体思路上面,和适配小程序类似的,我们优先采用了
01
京东鸿蒙上线前瞻——使用 Taro 打造高性能原生应用
背景2024 年 1 月,京东正式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基于 HarmonyOS NEXT 的全场景、原生智能、原生安全等优势特性,为消费者打造更流畅、更智能、更安全的购物体验。同年 6 月,京东鸿蒙原生应用尝鲜版上架华为应用市场,计划 9 月完成正式版的上架。早在 2020 年,京东与华为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加大技术投入探索 HarmonyOS 的创新特性。作为华为鸿蒙生态的首批头部合作伙
jd_55f090e007cc4
文章数
2
阅读量
170
作者其他文章
01
京东鸿蒙上线前瞻——使用 Taro 打造高性能原生应用
添加企业微信
获取1V1专业服务
扫码关注
京东云开发者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