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四川省灾区通信设施大面积严重损毁,108个乡镇通信全部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络,通信枢纽短时间严重阻塞。地震造成通信行业直接经济损失60.2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30亿元人民币。
十年过去了,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和工业一体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随着社会信息化指数的不断提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蓬勃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数据安全威胁。
虽然当前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信息安全的意识上,我们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面对突发的灾难和攻击时,依然有许多企业机构由于没有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和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遭受了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灾难的发生绝对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但已发生的灾难与损失,就值得被牢记,从中学习和总结经验与教训。
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
我们能做什么?
美国“9·11”事件、日本神户大地震、东南亚海啸,“5·12”汶川大地震、智利地震、玉树地震、大阪地震、山竹台风······灾难好像从来不会因为哪个时代而心软,每一次的灾难都为这个时代的新兴企业拉响了红色警报。
据IDC的统计数字表明,在2000年以前的10年间发生过灾难的美国公司中,有55%的公司在灾难发生的当下就已宣布倒闭。剩下的45%中,因为数据丢失,有29%也在两年之内倒闭,生存下来的仅占16%。国际调查机构Gartner Group的数据表明,在由于经历大型灾难而导致系统停运的公司中,有2/5再也没有恢复运营,剩下的公司中也有1/3在两年内破产。
同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的一份调查中显示:“只有6%的公司可以在数据丢失后生存下来,43%的公司会彻底关门,51%的公司会在两年之内消失。”
上述种种,无一不显示了灾难对于企业的打击是巨大的。
为可能发生的灾难做好充足的准备必须成为信息化时代最首要考虑的环节。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灾备,被誉为企业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新时代产业信息化运营的保障体系之一。是灾难备份的缩略语,但从更严格意义上说,信息系统的灾备应当是指信息系统的灾难备份与恢复,这它包含两层含义:灾难前的备份与灾难后的恢复。它的终极目标是确保组织单位的数据不丢、业务不停,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稳定地对外提供服务。
在云与大数据时代,企业对第三方提供的灾备服务的需求将越发强烈,云灾备作为灾备领域的一个新兴概念,它的出现,为企业在云端 的数据备份和业务连续性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云灾备将灾备看作是一种服务,客户可以利用服务提供商的优势技术资源、丰富的灾备项目经验和成熟的运维管理流程,快速实现用户的灾备目标,降低客户的运维成本和工作强度,同时也降低灾备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
云灾备与传统的组织单位在本地或异地灾备模式不一样,云灾备是一种全新的灾备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传统物理主机、虚拟机等 IT 系统,往公有云或私有云等云端化灾备的趋势,以及新业务形态下,云端的灾备等。在具体的实际场景应用中,云灾备包括了传统的数据存储和定时复制,以及数据的实时传输、系统迁移、应用切换,保证灾备端应急接管业务应用等范畴。
在传统的IT架构中,存在着明显的分层,包括存储层、系统层、应用层等,针对不同的层级,也会有不同的灾备方式。这种层的概念,在云计算中同样存在。云灾备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SaaS层、PaaS层、IaaS层以及DRaaS((Disaster Recover as a Service ,灾难恢复及服务)。
脱离了IaaS的SaaS其实和传统软件没有本质区别,只有在IaaS的基础上SaaS才能获得更有效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平台化的环境下,灾备服务需要打造更强的“云亲和力”,以一种“模块化”的接口、通道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灾备的云化需要演变为一种“hub”的概念,通过在云与云之间、云与本地之间打造一个“集线器” 的产品形态,进而成为数据的云端输送者。正是这样的需求,促成了云灾备的三大主要产品形态:云迁移、云备份与恢复、云高可用。
云灾备的特点
基础设施减少
抛弃采购传统的灾备服务器,借助云平台供应商提供的计算和存储平台, 或者直接采用云灾备 DRaaS 应用服务。
降低IT成本
根据具体需要采用更为经济、更具弹性的云存储进行备份,免去自建数据中心所带来的硬件购买及维护成本,免去维护各种硬件所带来 的烦恼,实现了对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进而减少大部分的灾备支出。
按需付费
云灾备可以采用云基础设施,或者灾备即服务的模式,允许用户自由选定重要的系统和数据。
高度机动性
只要能连上网络,员工仍能继续在原有的服务器环境中工作。这种高度机动性,使得从一个办公场所移动到另一个场所,或短期的在家办公都极为方便。
高度灵活性
云灾备使得业务需求更容易评估,用户可以更准确预估哪个系统、甚至哪个子系统确实需要维护。
快速恢复
可以预先准确估计恢复的时间,确保停机时间在一个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从而可以制定一个准确的、可交付的 SLA 协议,并可以 远程使用云计算和云存储资源。
安全备份
云灾备采用的云平台一般具有高可靠高标准的异地“云端”机房等基础设施,使得备份被安全地存储在异地,简而言之,数据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对安全的。
服务导向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有备而来
对于众多企业来说,云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比如希望通过从不同的地域位置运行工作负载来增加灾难恢复的选择,又或者出于投入成本方面的考虑,甚至是传统供应商的令人不愉快的租赁和繁琐升级问题。这些都可以是企业向“云”看齐的原因。不过,在涉及到本地或云端的具体实施过程时,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数据的迁移。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企业如何安全地进行数据迁移。
云 迁 移
作为云灾备的重要产品之一,云迁移定义了一套用户迁移以及灾备所需的服务能力,通过编排引擎实现丰富的定制化的场景。云迁移服务可以将复杂的系统迁移工作简单化,且在生产系统不停机情况下迁移现有应用或者整个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用户信息、网络配置等所有的数据,整个迁移过程时间可预测,并可在迁移完成后立刻切换到新系统,真正迁移过程服务不停止。
京东云将云迁移类型进行划分,实现应用迁移、非结构化数据迁移及结构化数据迁移。针对用户不同基础架构提供IDC物理架构迁第三方公有云、私有云(VMware、Xen等)迁第三方公有云、第三方公有云之间的迁移实施及迁移至专有网络(VPC)、跨地域等多种迁移服务。云迁移具备安全可靠、稳定高效、兼容广泛、简单易用等优势。
安全可靠
自动对迁移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确保数据迁移完整
支持全量+增量迁移方案,缩短业务迁移停机时间
全链路加密传输,保障数据安全
普遍适配公网、专线、VPN等多种网络链接模式 支持多链路链接,保证数据稳定、高效传输 可通过京东云骨干网络,对迁移过程加速 持RDS、NoSQL、缓存、MQ等多种数据类型的数据源 支持OSS存储、块存储、虚拟机镜像等多种存储作为数据源 兼容广泛的云平台以及自建服务作为数据源 全面集成式用户控制台,一站搞定所有数据的迁移,传输链路配置简单 迁移进度、过程监控可视化展示,对迁移过程直观展示 支持断点续传,有效解决因硬件、网络等异常导致的链路中断 提供细粒度API服务,方便与其他系统集成稳定高效
兼容广泛
简单易用
使用场景
不同的迁移场景涉及到或简单或复杂的业务架构和场景切换,很难通过人工方式“一键”完成。为此,京东云云迁移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专家服务以及操作手册,助力客户更快更轻松地迁移上云。
跨云迁移场景
跨云迁移场景通常适用于需要在不同云平台间迁移业务的场景,客户需要有统一的工具或服务能够降低业务在不同云平台间迁移的复杂度,缩短业务停机时间,并且确保业务能够安全完整的迁移。如:
客户上云
实验局或验证环境业务迁移到正式环境
部分业务从私有云业务迁移公有云中,降低资源成本
基于成本、安全等因素需要将业务在不同云之间进行迁移等
云迁移将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迁移服务支撑,包括对业务的迁移(如虚拟机迁移、云硬盘迁移等)、对数据的迁移(如关系型数据库、文件、对象存储、大数据存储等),并且迁移过程可以配置数据加密、传输加密等安全选项,使业务、数据可以安全的迁移。
此外,云迁移同样适用于数据审计场景。如分支公司将需要审计的数据上报到总公司等,提供的数据审计网关服务,通过实时将数据上报,并满足对上报数据的审计,确保数据的流出安全、可控。
跨云灾备场景
跨云灾备场景适用于对业务有较高可用性、安全性要求的场景。通常客户的业务部署在某一个云平台上,当云平台发生未预期的故障时(比如地震),将影响客户业务的稳定性,甚至会导致客户的数据丢失。通过跨云的备份和恢复,使得系统的数据做到异地备份,从而极大的提高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并且基于异地的恢复策略也使得业务的可用性得到提高。客户的主要备份场景包括:
私有云间灾好备:如客户在两地构建了多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是一个私有云。客户期望通过多个联动的数据中心,实现业务的灾备。
私有云灾备到公有云:客户将业务数据加密备份到公有云中,当私有云发生故障时,可以将数据恢复到其他私有云重新拉起业务,亦可以将数据恢复到公有云中,使业务可以更为迅速的恢复。
根据IDG 2018年云计算调查显示,云计算平均投资比两年前增长了近36%,其中有90%的公司预计到明年会将部分应用程序或基础架构迁移到云端。云上安全也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的焦点。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京东云云迁移产品详情